近一年多来,人工智能大爆发,十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涌现了出来。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并不完全理解机器掌握智能的机制,因此机器获得智能的速度常常会让其算法的设计者都感到吃惊,我们对人工智能发展进程的预测也经常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2024年2月,一款能够通过文字描述提供相关视频的人工智能模型突然就成熟了,它能够精确地理解人类的语义,并可以极其真实地模拟物理运动,模拟生物与人类的行为逻辑,形成让人惊叹的逼真的高清视频。一些专家认为,这个成就绝不会局限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领域,这是人类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显示机器已经完全有了在认知方式上与人类极其类似、在效率上却远超人类的认知能力,甚至有专家表示,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门槛上,只需要一两年,我们就能拥有“通用人工智能”。
  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简单说就是一种可以匹敌人类智能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通用智能,它能自主完成几乎所有人类能够完成的各种复杂任务。换句话说,如果搭配上有相当灵活性的机械装置,“通用人工智能”就能胜任所有人类的工作。
  因此,“通用人工智能”的诞生将不再只是为人类发展增添一种新技术,多数业内人士都作出了同样的判断,“通用人工智能”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诱因,这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比前三次都要巨大,以往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都是对人的各种局部功能的延伸或替代:蒸汽机是对人力的替代和升级,信息技术是对人脑功能的辅助与延伸……而“通用人工智能”则是对人类各项能力的全面替代。
  2023年已经有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开始感到了威胁,如室内设计师、动画师,在这些领域人工智能都能做得比人类更好,更有效率,而且可以不厌其烦地修改,不知疲倦,不要报酬,因此这些行业裁员都很严重;而今年开年仅两个月,就传出了不少IT大厂大量裁减程序员的消息,前两年还比较热门的程序员工作,到今年初已经迅速降温,因为写代码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只有方向性的创新人才还能在IT行业继续发展。
  这些天,从国内外的网站上可以看到,一些专家、学者都把“通用人工智能”全面替代人类职业的时间表大大提前了,从五年到十年、十几年不等。今天,就连一些被认为只有人类精英才能从事的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比如就在这一两年间,对医药、医学有着巨大贡献的结构生物学家就面临着人工智能的巨大挑战,一代强似一代的预测蛋白质折叠的人工智能模型把科研人员数年才能取得的成果不断压缩到了数天、数小时、数分钟,这已经开始改变医药行业的面貌。
  从人类职业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角度,我们再来看教育的未来,就会有一种全新的颠覆性视角。
  去年,我们谈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少业内人士都集中在教育技术层面: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我们的课堂,比如我们或许会有一位人工智能的辅助教师……而这些天,不少人突然就有了一种教育虚无化的感受:因为即使按照一些不很激进的专家预测,“通用人工智能”会在十年左右出现,也就是说,今天在校的小学生到大学毕业时,绝大多数职业都将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即使按照最保守的预测,“通用人工智能”在二十多年后出现,这几年出生的一代人也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情况。那么,我们的孩子学哪个专业才不会失业,才不会被替代?如果替代是全面性的,今天的教育还有何意义?
  这些天,这个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激烈的讨论。而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对这个问题的反思显得更有必要。
  不管我们接受不接受,随着人工智能对人类职业替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升学、谋生而接受教育的观念早晚会面临挑战,在未来的某一刻,或许三五年,或许六七年,当前功利性极强的教育观念就会因为弊大于利而显得不合时宜,不少家长极端内卷的鸡娃行为造成的危害也终会得到彻底的清算。我们也终将会被另一股正确的潮流逼着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为了成就完整的人,而不是为了谋生这一件事放弃孩子其他的成长需要。